1、引言
中蒙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逐步进步、在每个范围的合作不断扩大。伴随能源煤炭资源在全球上的需要日益增加,像天然矿产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已受了全球的关注。近年来,蒙古国采纳煤炭行业的手段开始举办“煤炭蒙古”国际性的会议,今年4月份在乌兰巴托市第五届“煤炭蒙古2015”会议举办这已启动了对蒙古海外国投资提升一个大贡献之一。但蒙古国依旧面临着基础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达不到世界水平等问题。中国拥有开发矿业先进技术和设施,丰富的劳动资源和经验。推进中蒙煤炭贸易的进步对中蒙两国有非常大的意义与经济互补优势。中国通过获得自然资源来满足日渐增长的工业材料需要,而蒙古国可以通过中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来增长国民收入、提升就业率和进步国民经济。
2、中蒙煤炭贸易近况
蒙古国地处俄罗斯以南、中国以北,是一个亚洲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156.41万平方公里,在世界的排名第19位,人口约300万。蒙古国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如煤、铁、银、铜和石油等。自中国与蒙古国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蒙两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两国的煤炭贸易关系愈加紧密,1998年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是蒙古的第一贸易伙伴。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具备热值度高、水平高和污染物含量低的优势。现已发现煤矿床约250处,依据初步探明储量的约1520亿吨,是世界前15名最大煤炭储量地之一,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从1994年两国贸易额的1.2亿USD一直到2013年的60亿USD,已经占到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其重要原因是中蒙两国产业有最强的互补性。总出口的煤炭70%以上销往中国。现在,中蒙友好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2011年煤炭贸易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出口产品,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蒙古国煤炭的生产、消费及出口额,自2008年至2012年煤炭出口量一直呈上涨趋势,但自2013年以来,因为煤炭价格降低和需要降低是什么原因,蒙古国的煤炭出口量降低到了1748万吨,如图1所示。
蒙古国是内陆草原国家。在两国煤炭贸易中,运输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有哪些用途。蒙古国共有6个口岸对外贸易,这类口岸的运输方法主如果公路和铁路运输,西北部和中部的口岸主如果运输的国际口岸,这类口岸每年的煤炭出口量如表1所示。
3、中蒙煤炭贸易进步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蒙两国在资源策略上认识上存在不同
中蒙两国的煤炭资源在结构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使得蒙古国对外开放的节奏遭到妨碍。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蒙古国经营能力差、比较频繁的修改合作协议、彼此之间缺少信赖、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中方的投资者主要担忧面临失信的风险,丧失商业机会。因此,中蒙两国在问题解决的思路上存在分歧,蒙古国期望在煤炭资源供应方面抓住商业机会,而中国主要采取合作投资的手段来加大中蒙两国的资源合作。尽管中蒙两国的贸易往来带动了蒙古国经济的增长,但蒙古国一些人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感觉到中国崛起给蒙古国带来了重压,对于中国的企业去蒙古国进行资源的开发存在非常大的疑虑,特别会担忧煤炭资源被采光。为防止对中国形成依靠,蒙古国政府积极在大国之间探寻平衡,在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其对外策略第一的同时也大力进步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关系。所以近年来美、日、韩等国在争夺蒙古国煤炭资源的市场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在一定量上对中蒙贸易关系正常化产生了影响。
(二)中蒙煤炭贸易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蒙古国的市场经济转型中,制约中蒙两国煤炭贸易进步的重点原因就是政策法规的不健全,这给外来投资者带来肯定的风险,给企业导致非必须的损失。在蒙古国每四年举行的选举过程中会推行短期的政策《纲领和依据》,但这项政策存在着不少的不健全之处,一直影响着中蒙煤炭贸易的进步。政策一旦改变就会对中蒙两国正常的贸易活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妨碍国家煤炭贸易的进步,对两国导致经济损失。
(三)煤炭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蒙古国没港口,煤炭贸易所依赖的两种运输方法就是公路和铁路。因为蒙古国人口稀有,劳动力数目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因此,运输条件的落后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紧急制约着中蒙两国煤炭贸易的进步。虽然蒙古国大多数的矿山都集中在南戈壁,距离中国边境300公里至700公里的范围内,但运输问题依旧非常严峻,现在蒙古国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单线铁路和四条与干线连接的支线铁路,而蒙古国与中国之间只有一条单向铁路,蒙古国很多的矿产被开采之后非常难运输到中国。因此,运输设施的建设是进步两国贸易、提升两国经济效益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第一,因为中蒙两国能源之间的贸易往来遭到蒙古国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的影响,具备肯定的投资风险,而且中蒙两国还没形成一部成文的贸易协定,这类原因对一些大的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致使蒙古国的一些大企业对蒙古国“走出去”的政策积极性不高。蒙古国的不少企业资本运营困难、对贸易体系不知道致使了企业对投资风险的担忧,错失了不少商业机会。第二,中方对煤炭的需要超越了蒙古国的供给能力,导致煤炭的销价格格在国内市场上不对称,因此,蒙古国的煤炭在市场上没价格优势。 (五)缺少煤炭范围的专业人才
在美国所报道的十八个人口稀有的国家和区域中,蒙古国排名第四,因此,人口稀有是蒙古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在蒙古国可以学会专门技能的人总是收入较低,而且社会地位也不高,这使得青年更多的看重学术教育而不是职业技术的培训,蒙古国的学术教育也不可以给受教育者提供比较好用的技能,对劳动人口实行的专业化培训总是难以满足工作职位的需要,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六)煤炭贸易加重了环境的恶化
因为蒙古国是内陆草原国家,因此,传统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蒙古国对矿产的开发带动了经济的进步,但也随之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对自然资源导致了很难修复的破坏。现在,中国的企业在蒙古国从事矿业开采的近3000家,因为开采的无序性和汽车运输给自然资源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中蒙两国应该一同采取手段保护蒙古国当地的自然资源。
4、中蒙煤炭贸易进步对策建议
为了非常不错的促进中蒙煤炭贸易的进步,针对以上中蒙煤炭贸易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进一步明确中蒙两国煤炭贸易将来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中蒙贸易双方的互信和理解
2015年是中蒙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行蒙古国访问时指出,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围外交政策,看重进步巩固双边的关系,双方尊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领土的完整,尊重双方所选择的进步道路。自从蒙古国的民主体制打造以来,着重调整了外交政策,强调的最重要方针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好关系。中蒙关系的不断深化,主要在于两国一直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预内政及尊重双方进步道路的原则,在涉及到双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可以互利互惠、互相支持,在非常大程度上进行合作成就的推荐,最后达成双赢的成效。
(二)打造中蒙两国自由贸易区
中蒙自贸区的打造需要双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定长期的规划,将部分城市建设成为“中蒙自由贸易市”,对当地的贸易政府要给与政策打折,用来激起民间的积极性,使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可以真的惠及两国的边境贸易。要遵循地区FTA(Free Trade Agreement)的规则对基础设施进行全方面的建设,减轻物流本钱的重压。将公路、铁路及航空的运载能力进行提升,通过好的规划推进中蒙公路、铁路的互联互通建设,将口岸的过货能力提升上去,并通过物流本钱的减少来提升贸易的运行效率。
(三)改变两国交整体系
运输条件及运输效率一直是制约整个煤炭贸易的原因,除去比较要紧的自然条件原因外,也遭到交通设施的健全程度、技术的先进程度及投资资金是不是短缺等原因的影响。中蒙双方急切需要改变的是蒙古国的交通情况和基本设施,双方应积极的进行互补性的合作,借助各自的优势解决此类问题。
(四)积极培养煤炭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作为蒙古国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进步动力,对煤炭产业链的看重程度不断增强,因此,应该看重煤炭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力度,这是推行煤炭资源国际化长期策略的势必需要。加强对当地人力资源的人才培养力度,邀请具备高水平的煤炭常识的专业人才及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来进行指导培训,如此才能促进蒙古国煤炭企业的技术革新。
(五)改变蒙古国投资环境
蒙古国煤炭行业不健全的法律规范是制约外商投资和蒙古国经济进步的重点原因,除此之外,蒙古国政策环境受政治原因影响较大,伴随四年一次政府换届对《外国投资法》的贯彻推行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状况。蒙古国政府应该站在客观角度看待《外国投资法》开发市场的保护,通过相互配合拟定一些共赢的经济政策。也需要借鉴海外一些经验和做法,结合自己实质的状况充分运用现有些矿产能源,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用途,结合社会、经济的需要来拟定一些政策和法规,从而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转。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在相互知道的基础上签订一些愈加健全的煤炭勘探开发和贸易的合约,在政治法制层面为中蒙煤炭贸易进步奠定基础。